JK制服为何会成为“男权凝视”的靶子?
随着ACG、日剧这类与日本社会密切相关的亚文化的传播,很多Z世代开始对不同时代的日本文化产生了兴趣。
而在各种文化之中,JK制服文化是最显而易见,也是出圈势头最猛的一种。
根2020年底某宝公布的“十大商品”名单,JK制服位列其中,并以“今年二季度,某宝上以JK制服成交金额同比暴涨255%”的标语引人注目,其行业规模近200亿元;
在微博平台,与JK制服的相关话题,阅读量均以亿计;在短视频平台这些主打记录三次元生活的征地里,JK制服也有上百亿次的播放量;
也许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少女不知道什么《一吻定情》,什么《明日酱的水手服》,什么京阿尼的女高中生动画,但她们一定知道JK是一种风格多样,彰显青春活力的外来服饰。
然而,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因为不乏JK+擦边球的剧情;在现实的日本,JK服饰也与灰色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类似的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部分受众,使得JK服饰逐渐与“男凝”挂钩,认为女性穿着JK,就是为了迎合男性凝视。
在去年的6月,微博上一条以此作为观点的长文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时间再往前推,在2020年的上海cp会展上,一位身穿JK制服的女生在拍照时因摆出了妩媚的姿势而引来无数围观者,此时一位参展观众则呵斥其在给JK抹黑。有人拍下了整过程,并将其上传至社交平台,使得“JK+黄色”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
在同一时期的广州漫展上,更有女生直接弄起自己的JK制服,吸引摄影师前来拍照;尽管相关涉事人员当即就被在场路人劝解,但相关话题还是在网上迅速发酵,一些侦查能力强的网友疑似从外网中察觉到主人公的真身—福利姬。
JK制服的出圈虽是近几年的事,但相关的内容及其发展而成的文化,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产生了萌芽。只是随着类似于上述事件的频发,JK制服及其爱好者总以反面的形象出圈,导致部分网友对其的印象都停留在福利的层面上。
虽然在圈内人士不懈努力的科普和争论之下,暂且洗清了JK制服的黄色嫌疑,然而刻板印象早已渗透至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因此每当有人JK爱好者分享自己的服饰时,总会招致网友们的误解,有圈内的女生甚至收过有骚扰私信。
在爱好者看来,JK只是一种日常服饰,认为自己穿得好看就买了,根本就没产生过要穿着JK制服踏入灰色行业的想法,但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男凝”偏见,她们只能表示无奈。
虽说总有人调侃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但只要有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以往的偏见也会随之到来。
在国内流行了十多年的JK制服,是如何与“福利姬”产生联系,进而在“男凝”里越陷越深的呢?这一切还需要从它的源产地日本开始说起。
JK制服的演变经过
JK是日本女子高中生(JYOUSHI KOUKOUSEI)的罗马音的缩写,而JK制服则是指女子高中生校服。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走上了现代化道路,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外来文化的涌入,各地政府开始新建学堂,并沿用西洋的统一制服制度。
1919年,日本福冈女子学院将英国海军的水手服改进为校服,并迅速将其推广至全国。由于水手服的设计简约宽松,能充分展现出学生清纯可爱的一面,因此水手服也被视为顺从、品质高尚的象征。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的学校出现了“制服乱和头发乱就是心乱”的观点,因此对学生的仪态仪表有严格的要求。
但所谓事极必反,随着日本经济逐渐从战败的重创中走向复苏,年轻一代的表达欲也更为强烈,想要打破规则的束缚,彰显自己的活力。
于是乎,日本的校园开始迸出叛逆的萌芽,诞生了大批不良的少年少女。这些学生在实施校园暴力的同时,也开始把象征着统一的水手服改造成短上衣和超长裙,也就是所谓的大姐大造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JK制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这样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服饰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JK制服之所以会与“男凝”联系在一起,也与现实脱不开关系。
时间来到90年代,因泡沫经济破裂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成长的日本学生在宽松教育的环境下成长,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缺乏竞争意识,甚至流行拜金主义。
很多女学生为了赚快钱,会穿着制度游荡在红灯区,通过陪聊、陪逛街乃至提供特殊服务以从客人身上换取金钱和奢侈品。
有调查显示,有30%-40%的女高中生曾涉足过类似的灰色行业,行业的经济规模每年超千亿日元;尽管早在2017年,日本政府就颁布新法律,禁止18岁以下的女性从事相关行业,但仍有不少人选择为金钱挺而走险。直至今天,都市圈的红灯区中,仍有不少女高中生身穿JK制服在招揽客人。
在《比宇宙更远的地方》中,主角团中的小决和报濑为了迅速筹集前往南极所需的经费时,曾在刊登应聘信息的杂志中找到过“JK接客”的工作。
表面上说明的工作内容虽为“与男性聊天”这样的看似正常的工作,然而后续补充的“根据工作内容,月入百万也不是梦”的说明则暴露了该工作灰色的一面。
(当然,在得知了真实的工作内容后,两人均没有去应聘)
而《天气之子》的女主阳菜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当时的她困于生计,急需打工赚钱的时候,被风俗店的星探看中。
上述的这些情节就从需求的角度反映了有女高中生从事风俗业的现状,因此很多日本女高中生为了避免自己被误认为是风俗业者,宁可在放学后先回家换掉校服,也不愿意直接穿着校服在街上闲逛。
而这一特殊的“仪式”,也总被懂行的网友调侃为如何让快速分辨真JK(日本女高中生)与假JK(JK制服爱好者)的方法。
(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中,不难找到类似于“国内游客穿JK制服在日本景点拍照打卡,却被误认为是风俗业者”的吐槽)
当然,这样的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反映在校园题材的作品中。只是由于“回家就更换校服”已经是日本社会的一个共识,因此除非剧情需要,很少有作品会特别说明角色更换校服的原因。
国内的观众则因为没有这样的认知,而很难察觉并探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同时,相较于JK制服,国内运动服式校服缺乏美感,总是难以彰显活力。例如国漫《昨日青空》中出现的中式校服就勾起了不少观众的回忆,甚至有网友留言称,这套校服和母校的校服一模一样。
当然,这样的撞衫并不是巧合,而是在正式制作之前,制作团队从各地的学校中寻找了一百多套校服,参考其中最典型的设计,才最终完成动画中的校服,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在这套校服的设计中,我们也确实窥见了国产校服中常见的元素:
亮眼的色调使学生们成为大街上最瞩目的崽、宽松的套装既使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冲刺,赶在响铃前一刻踏进教室,也能避免因凸显身材而引发的样貌焦虑;
最重要的是简约的设计降低的校服的生产成本,使其大规模的推广和低廉的售价成为了可能。使得学生的家庭无论贫富,都穿得起校服,实现着装上的统一。
尽管中式校服有着能够在方方面面实现平等的优点,但国内的学生难以对校服产生好的印象。
而日本影视作品中展现的JK制服,是角色们追逐梦想、经历恋情所穿着的服饰,是青春、活力的象征。于是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JK制服文化,在中国倍受欢迎。
随着国人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愈发深入,部分的受众也从一些资料或特殊的作品中窥探到JK制服的阴暗面。
JK制服爱好者将其单纯视为一种知识,继续追求着自己的热爱;而图谋不轨的人则将其视为嘲讽其男凝或骚扰她人的切入口、风俗业者将其当做一种伪装,在边缘地带穿JK制服招揽客人。
只是由于后两者的举动是对JK制服文化影响深远,导致国内仍有很多人对JK制服产生误解。例如在广州漫展的会场中做出不雅举动的女生,就疑似“套JK皮”的福利姬。
JK制服何时才能脱离“男凝”
正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和不法分子的利用,JK制服总是时不时被人当做一种黄色的调侃。
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JK制服本身并不是一种不雅的服饰,它是一种经过了近百年的演变、校园规定的服饰类型,一些设计优秀的JK制服不仅能够洋溢青春,还能成为一张闪亮的宣传名片,而在JK已经出圈的现在,它已经证明了自己宣传的职能。
因为在日本影视、ACG、广告中出现的JK制服,总是伴随着学生的朝气、活力乃至狂气而出现,因此JK制服也被一些国内的年轻人,视为一种与中式校服的“纪律”、“饱受”相对抗的反抗符号,以弥补自己失去的活力青春。
例如,日本的饮料品牌宝矿力就曾拍摄过一些列的校园广告,学生们身着制服,用全校狂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沉闷校园生活的不满;而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则完整地记录了学生的情绪从酝酿到彻底爆发的全过程,更直观地表达了学生的心理,和青春的本质。
但可惜当下的复杂环境并不适合JK制服这种亚文化的传播。
无论线上线下,相关的管控措施还有待完善,面对那些能够满足人们幻想的虚构作品,没有建立严谨的分级制度,反倒是重拳出击;
在现实中,对容易助长灰色行业的领域缺乏监管,导致相关的从业人员潜入JK制服这类的亚文化圈子中,进行违规的活动。
也许,只有当JK制服不再被福利姬当做一种揽客的工具,当那些想入非非的男性能够坚守底线,当人们能够在不扰乱公共秩序、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包容更加多元的文化时,JK制服才能够脱离“男凝”吧。
JK制服的又一个困窘
不过当前,“男凝”并不是JK制服圈所要面临的唯一困窘,除了男性,部分的女性也让一些JK制服爱好者感到无奈。
随着商业价值不断被挖掘,JK制服早已不单指“日本女高中生所穿的校服”,而是被视为服装的一种类型,无论是在读高中生,还是踏入大学、社会的非高中生,都能穿着JK制服走在公共场合之中。
因此厂商也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生产制服,尤其是在市场广阔的国内,很多厂商都为了吸引消费者,会从日方校供的厂家授权,或是推出原创的设计的样式。这便是圈内人士称的正版JK制服。
而一些未经授权就盗用样式进行生产售卖的JK制服,就是山寨。由于设计是一项费时费力工程,若是原创厂商因为山寨横行,无法通过自己的设计进行会被、牟利,创作积极性会被打击。
因此很多资深的圈内人士都会重视版权,积极维护原创厂商的权利,对盗版商家,及其购买盗版的消费者重拳出击。
只是,在JK制服圈中,主流的样式为格柄花纹,商家只通过改变方格的颜色,简单调整位置来更新自己的设计,若不进行细致的比对,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
这也导致了很多资质不深的消费者,很容易踩进山寨的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JK小警察”出警责骂,一些狠人,甚至会组队网暴山寨消费者。
这就导致了很多JK爱好者,不仅需要面对部分男性的误解,还会因为意外购入山寨遭到女性的出警。
原本,小众圈子因为知音难觅,为了保证圈子的活跃,同好与同好之间的包容性会更强;然而复杂的环境使得很多追求JK制服之美的潜在消费者望而止步,使得JK制服圈难以吸引新人,扩大圈层。
毕竟说到底,JK只是一种服饰风格的统称,它不为任何人专属拥有,而所谓的版权也只存在于不同商家的改款设计之中。那我们对山寨的定义是否可以收窄一点,只针对那些模仿版权设计的款式,而对更普适的JK制服予以更多的包容呢?
如果这个环境能够多一份尊重和耐心,让更多人不再畏惧路人诧异的眼光,不再被过分地指责,那么JK制服的污名是否就能被淡化呢?